上一篇 具体分析了非暴力沟通的几个要素,如何利用它来表达自己,这一篇将探讨如何倾听他人,了解他们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,并给予反馈。
为了倾听他人,需要先发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。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,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,那么,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,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,先看看是否是他人想要的,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体会他们的状况。
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
无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,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
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,体会他人需要的效果。
有位女士和她先生的交流出现了一些困难,她先生对她说「和你说话有什么用?你从不好好听话。」,书的作者这样帮助女士如何表达:
女士:我对丈夫说「你生我的气吗?」
作者:你这么说,意味着他生气是由于你的缘故,建议说「你不高兴,是因为你需要……,需要什么?」
女士:那我对丈夫说「你感到不高兴,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?」
作者:你这样说,关心的是他的想法而非他的需求,如果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,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。
女士:那我对丈夫说「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?」
作者:这正是我想到的,把注意力放在他现在需要什么,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保持关注
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,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。
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,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,甚至会被看作是应对。而且,在谈话刚开始时,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,有许多相关的感受并没有得到表达。
举个例子说明,假定有位母亲说「不知道怎么回事,我的孩子不论我和他说什么,他都不听」
问:听起来,你很伤心,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办法。(这会鼓励对方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)
答:也许这是我的错,我总是冲他大喊大叫。
问:你希望能多体贴孩子,以前没有做到这一点,现在有些内疚,是吗?
答: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。
问:你有些灰心,你想加深与孩子的感情联系,是吗?
就这样,一直保持关注,直到她充分表达相关的感受。
给他人反馈
在倾听他人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之后,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。
如果已经准确领会他们的意思,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,如果理解还不到位,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。另外,还有助于他人体会自己的状况,从而深入了解自己。
在给他人反馈时,我们的语气很重要。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,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,如果语气很肯定,仿佛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,通常不会有友好的反应。然而,一旦别人通过该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是在体会,而非下结论,一般不会产生反感。
当我们也处于痛苦时
我们自己处于痛苦中的时候,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,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,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。
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状态,可以大声的提出请求,或者换一个环境,等平静下来,再回来。
作者说到,有一次紧张工作了三天,一到家就看到两个孩子在吵架,我已经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,于是大声地提出请求「我很痛苦,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,我需要安静!」,她的年仅9岁的儿子便听了下来,问道「你愿意和我说说吗?」。
处理一些情况
当别人说「不」的时候,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,有时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,如果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就会发现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情况。
有的时候,谈话的气氛很沉闷,体会不到说话人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,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,这样的谈话会很累人,这种局面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可以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或者直接表达我们的希望。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,查看更多文章 ~
